找到相关内容2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胡适《坛经》考

    传衣,二十九祝发,说法利生三十载,”也是根据瞄tj传》,而稍有修正。《别传》记慧能一生的大事如下:   三十四岁,到黄梅山弘忍处得法传衣。   三十四至二十九,在广州四会、怀集两县界避难,凡五年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446502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3)

    严三昧经》和《般舟三昧经》。  《道行般若经》亦称《般若道行品》,与三国吴支谦译《大明度无极经》,姚秦鸠摩罗什译小品《般若波罗蜜经》属同本异译,相当于唐玄奘所译《大般若经》第四会。此经是大乘般若学介绍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847042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导读

    明法品》第十八)。  第四会,这时佛升向夜摩天宫,夜摩天王庄严殿座迎请如来,说颂赞佛,佛即入座(《升夜摩天宫品》第十九)。功德林菩萨等微尘数菩萨都来集会,十大菩萨各说偈颂称扬佛周遍法界的行愿功德(《夜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547177.html
  • 历代祖师对《楞严经》的评价

    代表作。另着有《祖灯录》、《释氏新闻》、《鸣道集》、《四会语录》等。大师引用《楞严经》之文非常多,可说全部六卷皆以《楞严经》为主轴,其《从容录》之第八十八则公案即是以「楞严不见」为主。 大师征引《...

    果滨编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248787.html
  • 敦煌粉本刺孔研究——兼谈敦煌千佛画及其制作技法演变

    )的记载该洞窟营建文书P.3979记“顶画降生千子”,即是千佛,正好与上文梁先生指出《密迹金刚力士经》等经记载千佛之源起一致;P.3457在描述曹元深功德窟窟顶绘画时记“释迦四会,了了分明;贤劫顶生威...

    沙武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950113.html
  • 论弥勒礼忏仪的演变与发展

    按照当时佛教界通行的忏仪而形成的。而且在《上生礼》中,“礼慈氏”中有和声“愿共诸众生,往生弥勒国”,念慈氏菩萨也是四会,所以整个形式与《赞弥勒四礼文》有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152925.html
  • 南北两宗的对峙 中南阳神会、慧中参拜六祖

    接受五祖弘忍密传衣法,连夜南下,等待时机,弘法度化。当他回到广州后,又到四会、怀集两县之间,隐遁在猎人群中,长达十五年。一直到仪凤元年(六七六),在法性寺的“风幡之议”时,慧能语惊四座,印宗法师因而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1154990.html
  • 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——重说《六祖坛经》(1)

    皆悟解,最上佛乘,自识本心。   众皆同时作礼而去。   论正法印第二   祖于四会,一日思惟,时当弘法,不可终遁。遂出至广州法性寺。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。时有风吹幡动,一僧云:风动。一僧云:幡动。议论不已...

    陈 智 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157055.html
  • 传法和求法高僧与佛经翻译

    翻译和传布大乖佛教般若学理论的僧人。《道行般若经》亦称《般若道行品》,与三国吴支谦译《大明度无极经》,姚秦鸠摩罗什译小品《般若波罗蜜经》属同本异译,相当于唐玄奘所译《大般若经》第四会。支谶在翻译中,把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057989.html
  • 《法华大成悬谈》辑要

    所盲,如斯之等类,云何而可度。”迨循循善诱,众生根器成熟,教被乘时,方得预此高会。文云:“今正是其时,决定说大乘。”一化(一期教化)将终,涅槃时至,顺时顺机,故说此经。   四会权乘故,而说此经。四十...四会权乘故,而说此经。四十年前,将一乘说三乘②,一性说五性③,故有三乘之别,五性之分。岂知五性是一性,三乘是一乘哉!今经三根(上中下)得记,泯二乘之权果。全付家业,(喻授记作佛)废草庵(声闻)之滞情。声...

    清金台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758262.html